刘勇博士出席“中国疫苗创新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在线会议直播专题会议,共话疫苗产业发展
2022-05-27
-
【概要描述】
刘勇博士出席“中国疫苗创新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在线会议直播专题会议,共话疫苗产业发展
近日,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科生物”或“公司”,股票代码:02179.HK)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刘勇博士出席“中国疫苗创新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在线直播专题会议,重磅嘉宾齐聚,共话中国疫苗创新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
圆桌讨论
在中国疫苗创新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
主持嘉宾:
彭福中 华泰疫苗CEO
讨论嘉宾
刘勇 瑞科生物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
余军 金迪克生物董事长
崔伟 艾美康淮CEO
彭福中:创新、新兴技术如何引领疫苗产业? 刘勇: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可以看到非常强调生物医药创新,包括疫苗行业也一样,对于技术平台、临床急需的品种都有强调。关于技术创新在疫苗行业的意义,我想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首先,从疫苗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预计未来10年疫苗行业的市场容量都将会快速的增加,可能会达到当前的10倍左右,增量决定了格局,增量又主要是由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除了全新品种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传统疫苗的升级迭代,凭借着技术创新可以获得疫苗性能的显著提升,从而带来显著的临床收益。 技术创新将能够极大的扩展疫苗的疾病谱,从单纯的传染病扩展到慢性病和肿瘤,而且可以从以预防为主,逐渐的转向预防和治疗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未来10-20年疫苗行业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大家逐渐认识到疫苗行业是一个黄金赛道,它发展最大的驱动力就是技术创新。 以新冠疫苗为例,它非常典型。在新冠疫苗领域我们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蛋白工程技术对疫苗的抗原进行优化设计,它能够显著的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宽度和持久性。mRNA疫苗更不用说,正是借助新冠疫情对于疫苗快速研发的迫切需求,能够得以迅速实现商业化,并且已经被公认称为疫苗的主流技术。新冠疫苗其实是疫苗新技术的试验场,也是试金石。mRNA疫苗也好、新佐剂也好,在这个舞台大显身手,也会成为未来10-20年疫苗行业发展的技术上的战略制高点。 彭福中:创新型疫苗的临床研究策略及建议? 余军:临床是决定整个疫苗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从临床成功或失败来看,它本身存在着几个原因:一是疫苗本身的原因。疫苗株和流行株是否匹配,抗原的选择,剂型、剂量、针刺等等方面;疫苗和目标人群之间的因素,人群的免疫状况,预先存在抗体的水平,疾病的不流行;免疫病理反应人群的选择和疾病流行的影响。二是如免疫逃逸,感染机制感染的定值,新冠免疫豁免的部位,疱内感染,这些决定着疫苗的定位。三是临床评价的方法和指标,面临着国内审批的双重考核,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问题,比如说创新苗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多模型,模型是否合适,实验设计、评价的指标等等,决定着疫苗在临床阶段可能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门槛。 刘勇:临床确实是核心,因为所有的产品不光是疫苗,企业研发的出发点、立足点以及监管部门审批的原则,都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疫苗设计的好不好要通过临床来检验,临床价值要通过临床试验的合理设计来体现。 在临床启动前,包括方案的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合作伙伴的选择,PI等等,都非常的重要,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创新疫苗越来越多,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疫苗领域的同行,对临床试验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而且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展大型、复杂的多中心临床的能力也在迅速的提升,所以说新冠疫苗其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进步与发展。 彭福中:未来5-10年值得发展或研发的管线及市场? 余军:首先选择一个市场空间较大,渗透率有提升的产品,企业本身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储备和工艺实现的能力来决定一个产品的方向。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我觉得是要选择一个不太拥挤的产品赛道。从各个角度来看,整个政策的监管会更加的严格,大规模生产也会更难,投资成本也会更大,另外市场的集中度也会更高,所以如果定下一个比较拥挤的赛道,那可能会内卷或者自我残杀的比较狠。我觉得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个产品赛道相对来讲不那么太拥挤的一个方向。 刘勇:我们在做产品管线布局的时候,从瑞科生物的角度来看,有四个基本原则“大、高、快、稳”。“大”是说未来一定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容量这样的预期。“高”是一种竞争策略,一方面我们会避开拥挤的赛道,另外一方面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从临床价值出发,去定位我们的产品未来在市场上的优势。“快”也是一个竞争的概念,从研发到临床进度,再到商业化的节奏,尽可能在进度上尽领先,这也是占领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稳”其实是一种方法论,做产品开发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未来商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实现非常领先的性能,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技术风险。未来的疫苗行业是黄金赛道,之所以说未来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真的是做不过来,值得做的品种太多,未来的疫苗行业借助于新技术的驱动,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在线问答